Lexus销售员态度很差!美国雷克萨斯车行看车——日系车/美国买车/购车/经销商/凌志/新车/二手车/new car/used car/dealership
12:19
2025-04-25
书接上回。
3月22日,我把2015款丰田汉兰达卖给了CARVANA,拿到了17,400美元的支票。接下来,我得物色家里的下一台SUV了。
说时迟那时快,我立刻来到了附近的雷克萨斯经销商,准备看一看最后一代3.5升V6的雷克萨斯RX350。二手车、原厂认证CPO和普通二手车,我都想看一看。
这次看车的体验,应该是到目前为止在所有雷克萨斯经销商中,甚至是所有品牌经销商中,最糟糕的一次。
从正门进入到前台,前台阿姨倒是非常热情,友善的接待了我。我说我想看一看二手的雷克萨斯RX350,请给我找一位销售员。很快,就来了一位销售员到前台。
在美国汽车经销商买车,无论是新车还是二手,常规流程是销售员带客人到自己的办公桌就坐,先询问要不要给客人拿点喝的水或者咖啡,然后跟客人在电脑上浏览车行的库存,选择客人感兴趣的车。销售员会扫描客人驾照,客人在办公桌等候。这时候,销售员带着路试车牌离开办公桌,把客人感兴趣的那台车从停车场开到展厅门口,然后下车进屋,招呼客人出来看车、试驾、体验都完毕之后,再回到办公桌看一下出门报价总价。谈价格,谈不拢就离开,购车数字达成一致意见,就成交。
在付款或贷款环节,由金融理财经理把客人带到自己的办公室来对接。此时,客人可以给车辆买保险,而金融理财经理顺便再推销增值服务。在金融理财经理接待消费者的时候,销售员去安排洗车、加油,打印临时车辆注册纸,打印和安装临时牌照。有的车行还会再加一个环节,让产品专员给客人介绍车辆功能,方便客人了解如何操作多媒体、车机界面等等。
交了钱、洗好车、上完临时车牌,也上了保险,拿到了临时注册纸,交易完成,客人就可以开车上路回家。基本就是以上流程。
但这次我的体验有些不一样。我说我比较感兴趣2022款前的RX350,接待我的这位销售员直接指着户外的停车场说:“走吧,咱们直接去停车场看一看都有什么车。”
刚走出展厅,他就问我今天确定买不买。我说我要先看一看车和出门价格再决定。接下来,销售员的回答让我非常不爽。他说:“If you cannot guarantee to buy today, the out to door price does not matter.”(如果你今天不确定要买,出门总价数字无关紧要。)
大家看,这家雷克萨斯车行的这位销售员,当天接待我的时候就这个态度。我说你不告诉我的价格,我怎么知道买不买。大家想,我们去超市买东西,遇到个感兴趣的商品,但发现没有价格标签,我们还知道找一个工作人员问一问,或者说找一个自助扫码机器扫一下条形码,看一看多少钱,然后决定是否放入购物车。何况,买台汽车这种大件商品呢?
汽车买卖交易中,在交涉谈判最低价的时候,确实有车行销售员要客人担保今天就买,才会去找销售经理争取最低价格,或者说销售经理是否批准客人提出的价格数字,并且要求客人签字。但我还真是第一次遇到,想要获取正常第一轮报价都需要客人保证今天一定要买的情况,我印象中从来没见过的。
既然这个哥们都这个服务态度了,我也就没再提出去拿车钥匙、打开门看一看,也没有提出试驾,直接开始往展厅走了。我问这位销售员,除了裸车标价和政府车管所方面的消费税、牌照费、过户费以外,车行文件费多少?如果车行有收取强制消费,是多少钱呢?
我心想,网上能查到的价格我可以自己看,你们不标注出来的,我问一下。他却说有,但是记不清了。车行销售员几乎每天都给很多客人发报价单,关于经销商文件费、强制附属消费的这些固定项目的价格模块,肯定烂熟于心的,结果他给我来了一句:“I don't remember。”我当时不知道这个销售员是什么样的人,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或工作状态,但我比较确定的是,Lexus招聘销售员不招新手,也不招业余选手,雷克萨斯要求销售员的服务宗旨也不是这个标准。
一切事在人为,就像我们以前讨论的汽车制造工程标准、车企造假居功、质量控制等话题。网友们激烈讨论,我说规章制度都是非常健全完善的,写的非常清楚规范的,但我们遇到什么人对接我们的时候,他们怎么做、他们的做法如何影响我们,这才是真正落在我们每个人肩膀上的现实。
买车是市场行为,这个销售员不专业我们可以换人,这家店不友好我们可以换店。哪怕是厂家直销的特斯拉,大家去地图上看不同家特斯拉交车与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与评价褒贬也各不相同。市场行为至少还有备选。
如果我们对接的是职能部门或行业垄断角色,又能怎么办呢?干这一行,刁难你的人,他比你还清楚规章制度是怎么写的。我们发现苗头不对,及时止损或者找对策,能替代的赶紧换人;对接方是垄断角色的,打不过就加入,该找人找人,该花钱花钱。
既然我已经看眼前这个销售员的工作状态了,我也不想再跟他交流了。我说:“谢谢你的时间,我再找一个销售员吧。”(Thank you for your time, let me find another sales.)他一听我还要找别人,马上就说:“跟我来,跟我来。”把我叫去办公桌,随手拿了一张买卖合同给我看。
广告价格里没有的,除了裸车价格以外的车行手续费、附属强制消费项目和费用,总共3,000美元左右。算上我们州7%的汽车消费税,裸车价格35,000美元左右的车,出门价格都要41,000美元了。而裸车四万二三美元的2022款RX350二手车,出门价格都要48,000美元左右了。车价和服务态度,就是这么一个状态。
从我的频道评论区来看,美国(加拿大)网友们在丰田和雷克萨斯车行的观察和体验大致一样。新车折扣小、价格坚挺,二手车价格高,而销售员的服务态度不友善,表现得很清高、很现实、很势利,甚至有的销售员被描述成用鼻孔看人。
小部分网友接下来会把矛盾和情绪归结为美国汽车市场竞争不充分,闭关锁国,称这是清朝版美利坚。我跟大家讲,现在美国汽车市场有很多汽车品牌,就算其他国家的品牌的车进入美国了,哪怕做到了可靠、保值、养护便宜,那么那个品牌的价格和服务态度在美国这种资本市场环境下,依然会是现在丰田的样子。
美国这种刚需用车的市场环境,一定是可靠性口碑最好的品牌,车价溢价最高,服务态度最清高,跟是不是丰田在这个位置没有关系。即使换了其他车企坐到这个位置,也会这样。消费者想买掉丰田,取代丰田的汽车品牌,销售员依然会用鼻孔看人。我说清楚了吗?
屠龙少年终成恶龙,这是美国资本市场经济、商业资本贪婪的本质。中国那种宏观调控干预的秩序是另一回事。况且,虽然有的车企在低利润,甚至说赔钱抢市场,但亏欠自己的,日后一定从消费者那里偿还。这是人性。
也是车企老板在接受采访时自己亲口说的。但我可能先舍弃了利润,但我把体验和质量做得好以后,消费者慢慢认可了产品,自然会产生溢价。相信吗?所以最后还是会回来。对,还是会回来。
即便愿意承受眼前的小亏,也能为未来的大便宜铺路。消费者不要指望哪个车企或者企业家给你带来便宜,拯救你。不同车企的高管都是行业内互相跳槽,彼此还写推荐信,车企老板们聚在一起,饭桌上谈笑风生。很多问题的根源不来自于地缘政治,而是阶级矛盾。但是上游很喜欢把冲向自己的矛头转移给地缘,制造同阶层之间的内卷。
我没有替企业背书,只是在陈述我也不喜欢,但又不得不接受的无奈。我没有替丰田、雷克萨斯背书。在美国,当然也想买便宜的车,当然不想被这种销售员如此对待。
但我的想法不能脱离现实环境。就这家雷克萨斯车行的地理位置、所在市场的供需关系,造就了我这种经历的必然。我反馈给经理店长,网上给商家差评,也不会对这家经销商、这个销售员有任何改变。
这地方,他们肯定接触了很多不砍价,甚至加价抢车的客人,来了不看价格就担保当日一定买的心理,心里想着“张小车这种穷鬼我还懒得搭理呢”。销售员能说出今天不买,就不报价这样的话,肯定是这招用过,而且非常好用。
我们频道的观众朋友们都很聪明,看到汽车经销商金融贷款的数字游戏,收到诈骗短信时,也会绷不住,笑出声来,感叹还有这么幼稚的玩法。可见市场上依然存在着很多人吃这套。
我做视频不是为了宣泄情绪,而是希望看看我们每个渺小个体能否在无法改变的现实大环境中,趋利避害,打打错位信息差。不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电车也好,油车也罢,亚裔社区也好,老白红博社区也罢,日系代步车也好,美系大皮卡也罢,总之在买车的时候多省一点,卖车的时候多赚一点,两个小比例结合一下,便是我此行的目的。
喊哭闹骂只能排解情绪,调整好心情,真想成事还得动脑筋和行动起来。道理讲完了,我的3.5升V6自然吸气的雷克萨斯RX350也买完了,开回家了。
张小车?你真贱啊,销售员对你那样你还买。就是你这种人,把雷克萨斯、丰田的销售员给惯坏了,自己却在那做视频教别人,关于亚裔社区、韩国越南大叔阿姨、华人中国人,竟然加价买丰田雷克萨斯,还要给别人上课呢。原来你也这德行。
各位先别着急对我输出,我这台车并没有在我这期视频里的这家雷克萨斯车行购买。我自己如何买车,和我过去5年以来分享的内容言行一致,那就是去目标车型供过于求的市场中寻觅与蹲守。
现在,丰田、本田、雷克萨斯的二手车捡漏比疫情前要困难很多,捡漏的价格也不可能是之前的价格了。但市场的任何同一个时刻,同一款车还是有区分,卖的贵的和卖的便宜的,中间的差价也不少。出门总价能相差到7%到15%。例如,27,000美元左右的裸车,出门价格能差2到4千美元;裸车35,000美元左右的车,出门总价能差3到5千美元。
下个周末我将详细分享我的买车过程,以及如何找便宜车源。亚特兰大地区丰田、雷克萨斯哪里可以买到便宜的车,我是张小车,我们下期再见。